节段拼架桥机在不同纵坡桥梁施工中需通过动态调整与精准锚固实现安全高效作业,核心在于液压系统协同控制与轨道支撑体系优化。
施工前需完成三项关键准备:一是根据纵坡坡度(i)分级制定方案,i≤2% 时采用常规支腿锚固,2%<i≤5% 时增加腹板厚度 10%-15% 以提升抗滑能力,i>5% 时需在轨道底部增设防滑齿槽(深度 5-8mm)并加密枕木铺设(间距≤30cm);二是调试液压同步顶升系统,确保前、中、后支腿油缸行程偏差≤2mm,纵移横移联动响应时间≤0.5s,大纵坡工况下需额外配置倾角传感器(精度 ±0.1°)实时监测主梁姿态;三是复核轨道铺设精度,纵坡>3% 时轨道顶面高差需控制在 ±2mm/10m,采用水准仪分段复测并楔紧轨道接头。
拼装工艺分四步实施:第一步通过运梁车精准喂入节段,大纵坡(i>5%)需在节段梁底部安装临时抗滑挡块(高度 8-10cm),防止滑移;第二步启动液压系统分级顶升,纵坡调整速率≤0.5%/min,中纵坡(2%<i≤5%)需采用 “先顶后拉” 工艺,即前支腿顶升 5-10mm 后,后支腿通过精轧螺纹钢反向张拉(预紧力 200-250kN)平衡纵向分力;第三步对称张拉临时预应力筋(Φ32 精轧螺纹钢),大纵坡工况下需增加 10% 张拉应力储备,并通过应力传感器实时监测钢筋受力偏差≤5%;第四步拆除临时支撑,通过横移油缸微调节段横向间距至 ±5mm,锁定支腿锚固系统,大纵坡工况下需采用双螺帽锁定并涂抹防松胶,螺栓扭矩偏差≤±3%。
质量控制重点包括:纵坡偏差采用全站仪复核,i≤2% 时允许偏差 ±1.5%,i>2% 时 ±1%;支腿垂直度通过经纬仪监测,偏差≤1/1000;轨道横向偏移量采用激光测距仪实时校准,大纵坡工况下轨道中心距偏差≤±8mm。安全方面需设置双重防侧倾装置,纵移速度控制在 3m/min 以内,大纵坡工况下需在轨道两端安装液压缓冲器(行程 50-80mm),并配备楔铁组(厚度 20-50mm)应急制动。针对强风环境(风速>12m/s),需启动缆索吊具紧急锁定程序,并在支腿顶部增设防风缆绳(预紧力 30-50kN)。
该工艺通过 “液压调节精细化、轨道支撑模块化”,成功实现 ±6% 纵坡桥梁的高效施工,关键指标如节段接缝宽度≤3mm、临时预应力张拉精度≤±5% 均满足规范要求,为复杂地形桥梁建设提供可靠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