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谷桥节段拼装需针对峡谷地形的高空作业、复杂地质与强风环境制定专项方案,通过 “精准定位 + 动态防护” 实现安全高效施工。
施工前需完成四项核心准备:一是开展三维地质勘察,采用声波探测与钻孔取样相结合,查明溶洞、断层分布,临时支墩基础采用嵌岩桩或钢管桩,桩顶通过钢连梁形成整体框架,承载力需通过 1.2 倍荷载静载试验验证;二是安装智慧缆索吊装系统,主缆跨度覆盖峡谷全宽,采用北斗定位与激光雷达测风技术,实时监测风速、风向并联动调整吊装参数,缆索吊具同步误差控制在 2mm 以内;三是预制节段梁,采用短线法匹配预制,接缝面粗糙度达 Ra12.5 并涂刷环氧树脂胶,预应力孔道定位精度≤1mm,节段运输采用 8 轴线液压模块车,设置纵横向限位装置防止颠簸移位;四是建立三维监测网,在桥墩、临时支墩及节段关键部位布设倾角传感器与激光位移计,实时监测沉降变形(控制值≤1.5mm)。
拼装工艺分五步实施:第一步通过缆索吊机将节段从谷底提升至设计标高,采用高低位挂梁法涂抹胶结缝,胶层厚度严格控制在 2-3mm,涂胶后 2 小时内完成临时预应力张拉(Φ32 精轧螺纹钢分级张拉至设计值的 70%、100%);第二步启动液压系统协同顶升节段,纵坡调整≤1.5%,横坡偏差≤0.5%,同步监测临时支墩应力变化,通过应力传感器实时预警超限风险;第三步对称张拉永久预应力钢束,遵循 “先腹板后顶板、左右对称” 原则,终张拉应力偏差≤±1%,并采用超声波检测胶结缝密实度;第四步拆除临时支撑,通过横移油缸微调节段横向间距至 ±5mm,锁定支腿锚固系统,锚固螺栓扭矩需 100% 复测,偏差≤±5%;第五步在节段间安装防抛网及抗风导流板,导流板采用流线型设计,可降低风阻系数 30% 以上。
质量控制重点包括:节段接缝宽度采用塞尺全数检查,偏差需≤3mm;永久预应力张拉前需进行管道摩阻试验,伸长值偏差≤±6%;临时支墩基础沉降量需每日监测,累计偏差≤5mm。安全方面需设置双重防坠落装置,高空作业平台周边设 1.2m 高防护栏并满挂密目网,吊装区域设置半径 30 米警戒区,配备救生艇及应急浮筒应对突发状况。针对峡谷强风环境,采用激光雷达实时监测风速,当瞬时风速>12m/s 时自动暂停作业,并启动缆索吊具紧急锁定程序。该工艺通过 “缆索吊装智能化、监测响应实时化” 确保跨谷桥节段拼装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复杂地形桥梁建设提供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