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是桥式起重机安全运行与职业健康保障的重要环节,其技术实施需严格遵循国家标准限值要求,结合噪声源特性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根据《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规定,需建立 “源头消减、传播控制、限值达标” 的三级管控体系,确保设备运行噪声符合工业场所环境要求与人员接触限值。
标准要求明确区分厂界与操作区两类限值指标。工业区厂界噪声需满足昼间≤65dB (A)、夜间≤55dB (A) 的基本要求,靠近居民区的厂区需执行更严格的 Ⅱ 类区域标准(昼间 60dB (A)、夜间 50dB (A))。车间操作区域的噪声接触限值为 85dB (A),短时暴露不得超过 115dB (A)。整机噪声控制需符合 GB/T 22345《起重机械噪声限值》规定,不同吨位设备在特定测试距离下的噪声值需控制在 75-90dB (A) 区间,其中齿轮传动系统的噪声贡献值不得超过整机噪声的 60%。
噪声源控制需针对核心部件特性实施分类治理。齿轮箱作为主要声源,其噪声源于轮齿啮合冲击与振动辐射,采用斜齿轮替代直齿轮可降低噪声 12dB (A) 以上,通过提高加工精度(齿形误差≤0.01mm)和增大重合度,能有效减少啮合冲击。驱动电机需选用 F 级绝缘的低噪声型号,通过优化电磁设计降低电磁振动噪声,电机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增强散热的同时,配合弹性减振基座可消减振动传递噪声 10-15dB (A)。轮轨系统噪声控制需采用焊接长钢轨减少接缝冲击,通过轨道打磨消除波浪形表面缺陷,可降低轮轨摩擦噪声 6-9dB (A)。制动装置则需优化制动间隙,采用液压缓冲制动替代刚性冲击制动,减少制动瞬间的金属撞击噪声。
工程实践需构建全流程控制体系。设计阶段优先选用低噪声结构,齿轮箱采用斜齿传动并添加专用润滑剂形成惰性润滑膜,降低啮合摩擦噪声;电机与桥架连接部位安装弹簧减振器,通过弹性支撑阻断振动传播路径。安装环节需对轨道接缝进行平滑处理,轮缘接触表面粗糙度控制在 Ra1.6μm 以下;齿轮箱装配时保证平行度误差≤0.1mm/m,通过精准定位减少附加振动噪声。维护阶段需定期检测齿轮啮合间隙,当齿侧间隙超过设计值 1.5 倍时及时调整,每季度对轮轨接触表面进行打磨维护,确保轮轨接触平稳。
场景化适配措施需结合环境特性调整。冶金车间高温环境下,齿轮箱采用耐高温润滑脂并加装隔声罩,将辐射噪声控制在 85dB (A) 以内;港口露天作业设备需增加齿轮箱润滑频次,通过每月补充专用润滑剂维持降噪效果;精密装配车间则对整机实施局部封装,操作区域设置吸声屏障,进一步降低反射噪声。某炼钢厂通过综合降噪措施,使 200t 桥式起重机操作区噪声从 92dB (A) 降至 78dB (A),厂界噪声达标率提升至 100%;新型轻量化起重机通过优化齿轮参数与减振设计,实现整机噪声降低 20dB (A) 的实践效果,验证了科学控制措施的工程价值。日常管理中需每半年进行噪声检测,确保设备在全生命周期内符合标准限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