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桥机作业过程中的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深入分析典型案例的成因与教训,是构建安全防控体系的重要基础。这类事故的发生多源于设备隐患、操作违规与管理缺位的叠加,需通过针对性措施实现源头防控。
制动系统失效引发的倾覆事故具有典型警示意义。某项目中,架桥机在 T 梁对位时突发卷扬机刹车失灵,导致梁体坠落并带动设备侧翻,造成两名辅助人员死亡。调查显示,制动弹簧压缩量不足、定位螺杆未调整到位使制动力不足是直接原因,而设备未经特种设备检测即投入使用、日常维护仅做简单外观检查的管理漏洞,则为事故埋下隐患。更严重的是,辅助人员违规提前进入作业区域且未采取防护措施,放大了事故后果。此类事故暴露了设备进场验收缺失、关键部件维保不到位的致命问题。
结构连接失效导致的断裂事故同样触目惊心。某桥梁检测车在作业时,车架平台与检测装置连接处焊缝突然断裂,造成作业平台倾覆、3 人落水身亡。技术鉴定发现,关键焊缝存在未施焊、未焊合及气孔缺陷,设计上的封闭结构又导致隐患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发现。制造环节的质量管控缺失与使用过程中的检查机制空白,共同构成了事故链。这一案例凸显了设备本质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隐蔽工程质量与可检性设计的关键作用。
支腿失稳与防护缺失引发的坠落事故也屡见不鲜。某项目架桥机过跨时 1 号支腿突然前倾坠落,带动主梁倾倒,导致未系安全绳的观测人员从盖梁坠落死亡。事故直接源于支腿隐患排查不到位,而高空作业未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则直接加剧了伤亡后果。此类事故反映出班前检查流于形式、个体防护措施执行不力的管理短板。
综合分析可见,典型事故存在三大共性教训:设备本质安全管控是前提,必须严格执行进场检测和定期维保制度,对制动系统、焊缝等关键部位建立专项检查机制;操作行为规范是核心,需杜绝提前占位、防护缺失等违章行为,强化 “无防护不作业” 的底线意识;管理责任闭环是保障,要落实设备档案管理、作业审批和现场监管职责,将隐患整改纳入考核体系。只有将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与管理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有效遏制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