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梁机作为重型构件转运的核心设备,在跨江跨海桥梁、高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针对性的设备选型、工艺优化和协同管理,多个标杆项目实现了安全高效的施工目标,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在大跨度公铁两用桥梁建设中,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的应用极具代表性。该项目采用 3 台 CQ1800 型架梁起重机,这是目前世界上额定起重量最大的步履式架梁设备,单台额定起重量达 1800 吨,整机自重 1022 吨,通过多点均衡吊装系统实现千吨级钢梁的精准架设。针对主跨 2×1120 米的三塔斜拉桥结构,提梁机采用双机对称悬臂架设工艺,对平均重量 1400 吨的双节段钢梁进行吊装。施工中创新应用三点提升高精度同步控制技术,结合远程智能监控系统实现高程、幅度等参数的实时可视化,成功解决了合龙段钢梁变幅避让等技术难题,最终实现 85 片钢梁的安全架设,为世界首座双主跨超千米三塔斜拉桥的合龙奠定了基础。
跨海桥梁工程中,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采用 “沧龙号” 1250 吨轮胎式搬梁机完成巨型箱梁转运。该设备跨距达 44.6 米,净起升高度 23 米,配备 88 只巨型轮胎,两台联吊起重能力达 2500 吨,成功应对 1700 吨预制箱梁的搬运任务。通过搭载激光矩阵传感系统和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行驶、行走纠偏和双机同步协调作业,重载最大走行速度达每分钟 17 米,大幅提升了跨海环境下的作业效率。这种双机联动模式不仅解决了超大吨位箱梁的转运难题,还通过精准控制确保了构件在复杂海洋环境中的稳定性。
高原铁路建设中,川藏铁路昌都段的 900 吨提梁机应用展现了极端环境下的设备适应性。针对海拔 4000 多米的低气压、缺氧环境,设备进行了燃油系统和液压管路的专项优化,通过严格的机械结构检验和运行试验,确保在高原工况下的稳定性能。提梁机承担着大型预制梁的提升转运任务,为克服高原电机功率降容问题,采用了动力系统强化方案,配合定期维护保养机制,保障了高架铁路施工的关键环节顺利推进,为川藏铁路这一世界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设备支撑。
城市铁路改造工程中,谷阳路跨铁路桥改建项目展示了提梁机在受限环境下的高效作业能力。由于施工需在沪宁城际铁路的 “天窗期” 内完成,项目部利用架桥机(提梁机衍生设备)在 115 分钟的封锁时间内,精准完成 40 吨旧桥板梁的吊除作业。通过优化吊具安装流程,采用土工布包裹钢丝绳保护梁体,配合整机横移对位技术,实现了纵向移动 27 米的精确转运。这种 “时间窗口” 管理模式与设备精准操作的结合,确保了每日 124 对列车正常通行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24 片梁的拆除任务。
这些工程实践表明,提梁机的成功应用依赖于设备性能与工程特性的精准匹配。无论是超大型构件吊装、极端环境适应,还是受限空间作业,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专业化团队协作,提梁机能够有效破解各类施工难题,为重大工程的安全高效建设提供核心设备保障。